【編譯魏世昌整理報導】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現是社會關注的議題。然而,很少人關心教師的職業傷害,「失聲」問題是許多教師的專業內傷。
病態失聲變常態
加拿大《多倫多之星》報導,加國教師黛比.阿曼特(Deb St. Amant),每年固定會「失聲」4至5次。為了維持教學正常,她必須藉由物理治療與無線擴音器來挽救她的教職生涯。
美 國音聲言語中心(NCVS)副主任艾瑞克.亨特指出,這種聲帶上的職業傷害特別容易發生在國小教師上,但卻是個被大大乎略的研究領域。他在一場會談發表研 究,強調教師在教學上的表現會獲得注意;但聲音才是他們能夠展開教學的工具。亨特的研究靈感來自於他在國小任教,同樣深受聲帶問題困擾的母親。
阿曼特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岸布來頓(Brighton)的一所小學任教。她證實了亨特的發現。她說,教師們不像職業表演者,她們在大學時代未被教導如何正確發聲。
「時間一年一年過去,我喪失聲音的頻率越來越高。」現年50歲的阿曼特在小學任教27年。她說:「我想我不久後會罹患喉頭炎跟吞嚥困難。」
一 名醫學專家表示,她的教師從來沒有上過如何正確使用聲音的課程,也不知道應該使用隔膜發聲的觀念。這些都在亨特的報告中證實。亨特讓教師在課堂授課與平日 居家時,戴上一種稱作「放射量測定器」的小型裝置。這會協助測量聲音頻率、大小與音高。這將記錄9千小時,供初步分析使用,進一步的研究將會檢驗更多相關 的潛在原因。
女性狀況較男性嚴重
亨特指出,如果教師在課堂中有較長的休息時間,或與學生進行互動對話而不是一人苦撐的獨角戲,情況會好轉很多。他還指出,女性教師的「失聲」問題似乎比男性教師還多。
「普 遍來說,女性在執教時聲帶更容易產生問題。與男性教師相較,她們在課堂中使用更大的聲音與時常改變她們的音高。男性教師聲音已經夠大了,但她們必須講得更 大聲。另一個危險的因素是,她們比男性教師的說話頻率高出6%至7%。」與在家中的說話量相較,幾乎所有教師在課程中都多出50%,並且至少高3分貝。
亨 特主張大學教育課程應該提倡「聲音訓練」,明訂出定期的發聲練習課程與準則。例如增加教師課堂中暫停課程與飲水的次數,與適切的調配音量與音高。他說,關 鍵在於去說服學區「這是為了讓教師能夠繼續在課堂中上課,減少汰換的成本與節省經費。對學校來說,這是個艱難的議題。」
阿曼特教授幼稚園至8年級的法文,仰賴無線擴音器,以確保她的發聲音量在正常的範圍之內。「教法文這種語言課程,一定得要說話。即使是現在,當一整天的課程結束時,如果我那天說了很多話,也會暫時失去聲音。」她指導學童足球時也同樣使用這個裝置,然而,她說:「當情緒一興奮時,還是很難不尖叫。」
留言列表